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天津医院承办。本刊创刊至今已有30年,始终是我国骨科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期刊。30年来,我们始终以学术质量为根本,以促进骨科事业发展为己任,以造福人民为最终目标。目前,我刊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学术地位等持续领先。作为骨科学术交流平台,我们欢迎各种类型的稿件,请关注我们、信赖我们、支持我们、与我们一同进步。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23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13/R

邮发代号: 6-17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984.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骨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352
  • 国内刊号:12-111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剑桥科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华骨科杂志2017年第8期文章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开门侧不同固定方式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2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21例,根据开门后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微型钛板固定组96例、丝线悬吊固定组66例、锚钉悬吊固定组59例.临床疗效评价采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Scores,JOA)评分、脊......

    作者:郝喜荣;赵轶波;陆向东;王永峰;赵晓峰;赵斌 刊期: 2017- 08

  • 经椎间隙楔形截骨技术治疗脊柱侧后凸畸形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楔形截骨技术(intervertebralwedgeosteotomy,IWO)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手术治疗38例重度脊柱侧后凸及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2例,女16例;年龄13~69岁,平均31岁.按截骨方式分为四组,即IWO组、Smith-Petersen截骨(Smith-Petersenosteotom......

    作者:姜超;王欢;范波;崔少千;阎崇楠;金国鑫;张磊 刊期: 2017- 08

  • 近端经皮固定联合远端开放截骨治疗成人脊柱畸形合并矢状面失平衡

    目的探讨近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远端开放截骨治疗成人脊柱畸形合并矢状面失平衡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2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成人脊柱畸形合并矢状面失平衡患者病例资料,男7例,女16例;年龄52~67岁,平均62.1岁.均采用近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远端开放截骨矫形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

    作者:胡旭栋;陈云琳;蒋伟宇;阮超越;马维虎 刊期: 2017- 08

  • 重度脊柱畸形经融合区域三柱截骨翻修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重度脊柱畸形经脊柱融合区域三柱截骨翻修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5月通过经融合区域三柱截骨翻修矫形治疗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8~30岁,平均(21.8±3.8)岁;距初次脊柱后路融合矫形手术时间为3~17年,平均(10.2±4.8)年.翻修原因:畸形加重7例,神经损害2例,内固定断裂1例,假关节形成2例.分别测量翻修手术前后及末......

    作者:陶有平;吴继功;马华松;谭荣;陈志明;张乐乐;高博;邵水霖;李海侠;王加旭 刊期: 2017- 08

  • 单节段腰椎病变通道下肌间隙入路三种固定方式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通道下肌间隙入路三种固定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病变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治疗的90例单节段腰椎病变患者,男34例,女56例;年龄27~76岁,平均(53.37±15.41)岁.采用单侧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27例(单侧固定组),单侧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33例(联合固定组),双侧通......

    作者:曾忠友;张建乔;严卫锋;宋永兴;籍剑飞;韩建福;金辉;裴斐 刊期: 2017- 08

  • 负载万古霉素明胶/磷酸三钙复合多孔材料治疗兔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负载万古霉素明胶(gelatin)/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phosphate,β-TCP)复合多孔材料的缓释性能,验证其在感染性骨缺损动物模型治疗中的感染清除及骨缺损修复性能.方法分别制备不同β-TCP含量(质量分数为0、10%、30%和50%)的明胶/β-TCP载万古霉素复合多孔材料.对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孔隙率及力学强度测试.采用K-B法检测负载万古霉素明胶/β-TCP......

    作者:周健;木明江·依沙克;边冲;周皓;王佳炜;董健 刊期: 2017- 08

  • 枕骨髁螺钉固定技术应用一例报告

    临床上枕颈不稳通常由外伤、先天畸形、肿瘤、炎症等因素引起,一般行枕颈融合术[1].枕颈融合需要三大固定结构:颅侧固定结构、颈椎固定结构及纵向连接结构.而颅侧骨骼、神经与血管变异率较高,固定相对困难.目前常用的枕颈融合术式是枕骨鳞部螺钉固定技术,在枕骨菲薄的患者中无法应用,部分枕颈交界区畸形的患者应用该术式进行融合有较大的技术难度,易引起硬膜外血肿、静脉窦破裂甚至脑损伤[2-3].此外,有些学者认为......

    作者:马维虎;王扬;李国庆;阮超越;赵华国 刊期: 2017- 08

  • 2010至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科学领域“运动系统”项目资助与SCI论文浅析

    目的分析2010至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SFC)医学科学领域“运动系统(申请代码:H06)”项目资助与SCI论文发表情况,了解该领域的科研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思考与展望.方法统计并分析2010至2016年度“运动系统”领域获得NSFC资助的各类型项目数量及经费;在Webof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以......

    作者:窦豆;谢登辉;燕晓宇;丰干钧;闫章才 刊期: 2017-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