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天津医院承办。本刊创刊至今已有30年,始终是我国骨科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期刊。30年来,我们始终以学术质量为根本,以促进骨科事业发展为己任,以造福人民为最终目标。目前,我刊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学术地位等持续领先。作为骨科学术交流平台,我们欢迎各种类型的稿件,请关注我们、信赖我们、支持我们、与我们一同进步。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23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13/R

邮发代号: 6-17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984.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骨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352
  • 国内刊号:12-111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剑桥科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华骨科杂志2012年第3期文章
  • 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的可信度评价

    目的研究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不同观察者间的可信度,并与传统Schatzker分型进行比较,证实三柱分型的可靠性.方法2004年12月至2007年3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三柱分型,根据分型选择手术切口和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从304例(323膝)胫骨平台骨折中抽取50例,选择4位未参与该项手术的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每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和Schatzker分型的评估.评估结束后使用Ka......

    作者:朱奕;罗从风;杨光;仲飚;高洪;曾炳芳 刊期: 2012- 03

  • 应用带蒂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9月,因创伤造成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7例患者的病例,男61例,女26例;年龄14~61岁,平均40岁.患者均采用不吻合血管的带蒂皮瓣进行修复.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高压电损伤46例,碾压撕脱伤18例.缺损部位:手部21例,下肢66例.皮瓣种类:邻近转位皮瓣50例,远位转移皮瓣37例.皮瓣面积:2.0......

    作者:张浩;张晓东;庾东春;石磊;柴瑛 刊期: 2012- 03

  • Ilizarov技术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前苏联骨科医生GavrilAbramovichIlizarov于20世纪50年代,对骨牵拉再生的生物学理论及延长骨愈合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了张力-应力法则(lawoftension-stress,LTS)[1-2],发明了环型外固定器及研制出200多种外固定器附件,能够组装成800多种构型,创建了治疗骨创伤和骨科疾病的技术体系.这一技术及理论的问世,解决了不少传统治疗方法不能解决的难题,对骨科......

    作者:庄乾宇;翁习生;秦泗河 刊期: 2012- 03

  • Ilizarov技术原理在肘、膝关节挛缩畸形矫正器研制中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在面对重度关节挛缩、骨不连、骨缺损及成骨不全等传统骨科技术难以治愈或无法治愈的一些疑难疾病时,前苏联学者Ilizarov发明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即采用细钢针穿骨、张力下固定的金属环型外固定器及微侵袭技术矫正畸形和治疗创伤,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2].此后,Ilizarov等对牵伸性组织的发生及起源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终形成了张力-应力法则[3]和牵拉组织再生的......

    作者:张晓刚;秦大平;高国栋;潘晓玲 刊期: 2012- 03

  • 牵拉成骨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是骨科临床的疑难问题,其局部感染会形成抑制血液循环和骨再生的局部环境,抑制或延缓骨的愈合[1].由于该病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能治愈,所以患者精神受到极大摧残,严重者甚至会选择截肢[2].传统的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方法是彻底清除死骨及炎性肉芽组织,消灭死腔及窦道,充分引流,控制感染,待局部皮肤条件好转后植骨,并选择合适的外固定方式固定.但这种方法治疗周期长、创伤较大、手术次数多,容易发生严重......

    作者:郭保逢;秦泗河;任龙喜 刊期: 2012- 03

  •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永生化人前软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永生化人前软骨干细胞(IPSCs)向髓核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IPSCs接种于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C/GP)三维支架上,加入含TGF-β1的诱导培养基,低氧条件下进行诱导培养,观察三维支架上IPSCs的生长及分化情况.7d后行AlcianBlue染色,分析细胞外基质糖胺聚糖(GAG)合成情况,并收集细胞,提取RNA.RT-PCR检测诱导前后......

    作者:顾晓峰;王琼;夏仁云;方煌;程力;王俊芳 刊期: 2012- 03

  • 羟基磷灰石材料结合牵拉成骨技术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tri-calciumphosphase,HA/TCP)材料结合牵拉成骨技术是否能减少治疗骨缺损所需的时间并促进骨的矿化过程.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24周,体重2.2~2.8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于左胫腓关节下方做1cm的胫骨缺损.A组:将骨缺损两端靠拢,外固定架加压固定.B组:将1cm长的HA/TCP材料填入1cm的骨......

    作者:倪明;唐佩福;王岩;李刚 刊期: 2012- 03

  • Ilizarov技术治疗感染后小腿短缩畸形一例报告

    化脓性骨髓炎好发于机体抵抗力较差的儿童髋、膝关节等部位,当急性期延误治疗后常会遗留骨骼发育不良、骨骼变形及骨缺损等.目前,如何矫正复杂的下肢畸形,恢复正常肢体长度及力线,促进骨愈合,仍是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Ilizarov技术是在张力-应力法则指导下,通过应用其三维立体且随意动态调节的环型外固定装置治疗各种复杂骨折、畸形和传统骨科技术难以治疗的疑难骨病.我们曾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1例儿童期......

    作者:郑学建;彭爱民;张保中;吴鸿飞 刊期: 2012- 03

  • 加深对骨外固定概念的认识,提高骨外固定技术水平

    2011年,国际外固定与骨重建联盟(ICEF&BR)主席Lopes教授,利用Google翻译器中的所有语种做了一个关于“骨延长和Ilizarov”因特网科研论文的检索,结果显示在世界232个国家与地区中有135个正式使用Ilizarov技术(占58%).按照国家所使用Ilizarov技术的活跃情况依次排名,中国第一,排在美国、俄罗斯之前.本期《中华骨科杂志》刊发“骨外固定技术”专题,我能为之写述评......

    作者:秦泗河 刊期: 2012- 03

  • Taylor空间支架矫正创伤后膝内、外翻畸形

    目的探讨Taylor空间支架(TaylorSpatialFrame,TSF)矫正创伤后膝内、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精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TSF矫正26例创伤后膝内、外翻畸形患者的病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9~62岁,平均39岁;创伤后膝内翻畸形20例,膝外翻畸形6例.21例行胫骨高位截骨,3例行股骨髁上截骨,2例同时行股骨髁上和胫骨高位截骨.安装TSF、测量......

    作者:舒衡生;马宝通;王宏川;方广文;师红立 刊期: 201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