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天津医院承办。本刊创刊至今已有30年,始终是我国骨科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期刊。30年来,我们始终以学术质量为根本,以促进骨科事业发展为己任,以造福人民为最终目标。目前,我刊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学术地位等持续领先。作为骨科学术交流平台,我们欢迎各种类型的稿件,请关注我们、信赖我们、支持我们、与我们一同进步。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23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13/R
邮发代号: 6-17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984.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352
- 国内刊号:12-111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高位发育性髋脱位
目的分析和总结成人高位发育性髋脱位患者的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999年5月~2002年7月接受Zweymu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例(11髋)成人高位发育性髋脱位患者进行随访.男1例,女8例,平均年龄29.4岁,均为HartofilakidisⅢ型.临床症状主要为患髋疼痛、不稳定和跛行.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0.2分.双下肢长度差异平均4.1cm,脱位高度......
作者:曹力;郭海龙;普拉提;阿斯卡尔;张晓岗 刊期: 2004- 09
-
腰椎后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原因,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2002年收治的腰椎后路手术患者903例临床资料,男587例,女316例,平均年龄36.7岁(18~78岁),术前诊断均依据患者术前主要症状、体征及相应的影像学结果确定,根据不同诊断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对其中发生的早期并发症(术后2周内)进行统计及临床分析.结果903例中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者76例78例次(8.6%),......
作者:史亚民;侯树勋;韦兴;高天君;李利 刊期: 2004- 09
-
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目的比较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后的各种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2000~2003年的168例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选择可能常见或少见的危险因素,确定患者从术后至出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早期并发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因素对早期并发症的影响,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0.8%的患者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病程长短对其影响较大;其中1......
作者:王岩;白一冰;肖嵩华;张永刚;刘郑生 刊期: 2004- 09
-
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方法,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2年11月手术治疗的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患者10例.评价手术前后侧凸冠状面、矢状面Cobb角、躯干偏移、顶椎旋转度(Nash-Moe法)及顶椎偏距等的变化.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时间4个月~3年,平均15个月.躯干偏移术前平均2.17(0.5~8.0)cm,术后平均1.41(0.5~3.5)cm;顶椎旋转度......
作者:李其一;邱贵兴;王以朋;仉建国;沈建雄;田野;翁习生;赵宇;于胜吉;杨新宇;赵丽娟 刊期: 2004- 09
-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的术后移位
20世纪40年代中期,Jaslow和Cloward将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osteriorlumbarintervertebralfusion,PLIF)的概念引入临床,其基本原理是:提供机械稳定性,保留椎间隙的原始高度,撑开椎间孔.Lin等[1]阐述获得良好融合的原则:保留运动节段后柱的完整性,部分保留终板完整性,大程度地去除间盘组织(尤其是髓核),应用骨栓植骨.相对于后外侧融合,PLIF的生物......
作者:赵宇;邱贵兴 刊期: 2004- 09
-
骨肉瘤化疗效果的影像学评价
化疗在成人和儿童低分化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Ewing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如横纹肌肉瘤、骨外Ewing肉瘤、滑膜肉瘤)的主要手段.骨肉瘤主要发生于四肢、发病年龄较轻,同时骨肉瘤患者的组织学表现、发病部位、生物学行为和发病年龄均有较高的一致性,确定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率较为容易,可进行高强度化疗.因此,骨肉瘤目前已成为一种非常理想的验证......
作者:胡永成 刊期: 2004- 09
-
全髋关节置换前后股骨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研究CharnleyElite骨水泥型和Summit近端多孔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置换后股骨总体应力以及假体周围骨质区应力分布的变化.方法根据CharnleyElite骨水泥柄和Summit非骨水泥柄假体形态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加载关节合力以及相关肌肉的肌力负荷,分析假体植入前后股骨总体应力模式并对股骨近端假体周围区域骨质应力分布进行分区量化研究.结果两种假体植入后没有改变股骨总体的应力模式,应......
作者:严世贵;何荣新;陈维善;吴浩波;余世策 刊期: 2004- 09
-
红外线导航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初步临床体会
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解决或改善各类关节疾病所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畸形已有三十余年历史.但遵循医师自身控制的传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仍可能导致术后下肢力学对线误差,终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增加及假体早期松动.近几年来关节置换手术的导航技术在少数骨科领域领先的国家得以开展并获得良好的效果.我院2003年3月开始使用红外线人工膝关节置换导航技术,旨在提高假体装配和下肢力学对线的精确度.......
作者:冯国璋;戴号;钱不凡 刊期: 2004- 09
-
严格脊柱内固定适应证,提高翻修手术效果
脊柱外科的核心理论是清除病变、矫正畸形、解除神经压迫并恢复和重建脊柱生理功能,脊柱生物力学和生理解剖功能的重建或(和)恢复是各种技术要达到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脊柱外科各种器材和技术经历了高速引进、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AO新理念、新技术的广泛普及,为我国骨科尤其脊柱外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我国各大城市的相关医院逐步开始采用现代先进的内固定技术,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并产生相关的......
作者:贾连顺 刊期: 2004- 09
-
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翻修手术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PLIFcage)术后并发症的再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1例PLIFcage术后并发症患者施行再手术治疗,再手术距植入时间6d~1.5年,其中11例植入时间超过3个月;16例初次手术单纯采用PLIFcage融合;15例植入术后腰及下肢疼痛加剧,其中4例伴间歇性跛行,10例下肢感觉减退;腹部疼痛、不适1例;3例排尿困难;2例单侧、1例双侧小腿不全瘫.影像学检查:20例cag......
作者:张绍东;唐天驷;吴小涛;杨惠林;孙俊英;邱勇;谭远超 刊期: 2004- 09
动态资讯
- 1 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创伤性耻骨联合分离
- 2 创伤性双侧髋关节前脱位一例报告
- 3 ROI-C双嵌片自锁融合器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 4 临时半骺阻滞术治疗儿童病理性骺板所致膝内、外翻畸形
- 5 血友病性假肿瘤
- 6 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系统
- 7 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椎间隙内渗漏的随访分析
- 8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标志的影像学研究
- 9 加深对骨外固定概念的认识,提高骨外固定技术水平
- 10 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
- 11 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Lenke和PUMC临床分型的应用比较
- 12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
- 13 腓骨肌腱沟后内侧加深法治疗慢性腓骨肌腱滑脱症
- 14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铰链侧不同程度骨折后骨愈合的对比研究
- 15 距下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 16 人脐带Wharton胶中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诱导的实验研究
- 17 注射性锶羟磷灰石在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 18 健康成人肘关节的X线测量与Coonrad-Morrey假体全肘关节置换的相关研究
- 19 脊柱骨母细胞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 20 腕关节镜掌侧入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