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天津医院承办。本刊创刊至今已有30年,始终是我国骨科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期刊。30年来,我们始终以学术质量为根本,以促进骨科事业发展为己任,以造福人民为最终目标。目前,我刊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学术地位等持续领先。作为骨科学术交流平台,我们欢迎各种类型的稿件,请关注我们、信赖我们、支持我们、与我们一同进步。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23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13/R
邮发代号: 6-17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984.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352
- 国内刊号:12-111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青少年颈椎长节段严重后凸畸形手术方案的个体化选择
目的探讨青少年期(10~19岁)严重非创伤性、非炎症性颈椎长节段后凸畸形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0年7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2例年龄在12~19岁的颈椎长节段严重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分析1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发现其共同点为:(1)后凸的顶椎位于C4或C5;(2)后凸弧内的椎体均前低后高呈楔形变及椎间隙明显变窄;(3)MRI显示与顶椎相对应的椎管......
作者:李晶;吕国华;王冰;卢畅;刘伟东 刊期: 2009- 04
-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全脊椎截骨手术中的预警应用价值
目的回顾性总结自2002年4月以来开展的118例全脊椎截骨术的术中监护结果,进一步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omo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s)与全脊椎截骨术中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2002年4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矫治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18例,男68例,女50例;年龄4~73岁,平均29岁.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70°(400°~13......
作者:马薇薇;邱勇;朱锋;陈志军;朱泽章;王斌;俞杨;钱邦平 刊期: 2009- 04
-
青少年特发性双胸弯患者肩部影像学平衡与美学平衡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Lenke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患者肩部影像学指标与美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4例Lenke2型的AIS患者进行研究,提出了评价AIS患者肩部美学平衡的6个指标:内侧双肩高度差(Shi)、外侧双肩高度差(Sho)、肩部面积指数1(SAI1)、肩部面积指数2(SAI2)、肩角(α1)、腋窝角(α2)并在照片上进行测量......
作者:邱勇;邱旭升;马薇薇;王斌;俞杨;朱泽章;钱邦平;朱锋;孙旭 刊期: 2009- 04
-
脊柱侧凸Lenke分型和PUMC分型系统一致性差异对手融合范围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脊柱侧凸Lenke分型和协和(PUMC)分型系统一致性差异对手术融合范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62例,5名脊柱外科医生根据术前站立正侧位、仰卧位左右弯曲X线片进行分型.3周后,将病例顺序打乱,重复相同程序分型,每个病例共计10人次分型.根据5名医生的分型结果,分别探讨两种分型产生的一致性差异对手术融合范围选择的影响.结果Lenke分型系统弯曲类型参数及PUMC分型的一致性......
作者:李其一;邱贵兴;仉建国;王以朋;沈建雄;赵宏;于斌;钱军;余可谊;王亭;翁习生 刊期: 2009- 04
-
胸腰段骨折经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内固定的比较研究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Wiltse经多裂肌和长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中对脊旁肌损伤的差异.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7例,ASIA分级均为E级.随机采用脊旁肌间隙入路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19~49岁,平均37.6岁;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6~65......
作者:方向前;胡志军;范顺武;赵兴;黄悦;赵凤东;陈剑 刊期: 2009- 04
-
髂骨短钉骨水泥强化与长钉的固定强度比较
目的评价两种髂骨钉在承受周期性载荷后的固定强度,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强化髂骨短钉固定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对11具成人尸体标本(男7具、女4具;年龄41~78岁,平均60.7岁)骨盆标本,行双能X线吸收法(DEXA)扫描以确定骨矿物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平均值为(0.68±0.17)g/cm2.实验采用配对......
作者:郑召民;张加芳;于滨生;庄新明;张奎渤;刘辉;李佛保 刊期: 2009- 04
-
椎间盘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
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退变)是临床的常见病,对椎间盘退变病因和治疗的研究是当前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椎间盘细胞培养技术为椎间盘退变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平台,也是椎间盘组织工程学、椎间盘基因或药物治疗等研究的起始点和关键点.......
作者:谢卯;熊蠡茗;杨述华 刊期: 2009- 04
-
现代全髋关节表面置换的临床与相关研究进展
髋关节金属对金属表面置换(metal-on-metalhipresur-facings,MMHRs,MOM)是年轻及活动量大的患者一种良好的选择,有保存股骨颈,减少脱位、增加关节活动度等优点[1],特别为今后翻修提供了良好条件[2].20世纪80年代后第二代MOM由于较好地解决了磨损等问题,目前在临床已较广泛的应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09- 04
-
淫羊藿甙对MC3T3-E1细胞Smad1,5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检测淫羊藿甙(icariin,ICA)对MC3T3-EI中Smad1,5mRNA及蛋白的影响.方法DMEM高糖、胎牛血清培养下的MC3T3-E1细胞按ICA刺激浓度0、10、40及80ng/ml分为四组,各组接种于6孔板中,接种细胞数目约为3×105个/孔,分别于给药后24、48及72h,用半定量RT-PCR技术测定Smad1,5mRNA的量,以Westernblot评价Smad1,5蛋白的量......
作者:王硕;雪原;王沛;马信龙;刘嵬;郭世绂 刊期: 2009- 04
-
99Tcm-S2-51对兔骨水泥髓腔灌注后肺血栓形成及其干预措施的放射免疫显像研究
目的应用99Tcm-S2-51检测骨水泥灌注后兔肺血栓的形成,并探讨预防肺栓塞发生的干预措施.方法大耳白兔16只,体重2.5~3.0kg,随机分为4组.A组(未干预组):骨髓腔灌注骨水泥并加压;B组(盐酸肾上腺素组):骨髓腔内用盐酸肾上腺素盐水(1:10000)冲洗髓腔后灌注骨水泥并加压;C组(生物蛋白胶组):用生物蛋白胶喷洒骨髓腔后灌注骨水泥并加压;D组(空白对照组):骨髓腔不灌注骨水泥.每组动......
作者:齐向北;张英泽;潘进社;刘晓梅;马利杰;王琳;王建朝 刊期: 2009- 04
动态资讯
- 1 人工颈椎复合关节系统假体的研制及生物力学评价
- 2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诊治的研究进展
- 3 骨水泥分布对椎体成形手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
- 4 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指尖再植回流的临床研究
- 5 膝关节翻修术中骨缺损的处理
- 6 自体激活雪旺细胞联合胚胎脊髓细胞悬液修复脊髓损伤中的突触发育过程
- 7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无牵引床侧卧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的手术技巧
- 8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甲型血友病膝关节病变的疗效分析
- 9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生物力学及中期临床疗效分析
- 10 13岁以上非完全脱位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畸形特点
- 11 双侧髋关节下脱位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12 假体四种表面处理的体内植入实验
- 13 骨-骨膜原位翻转修复髌软骨软化症的中长期疗效
- 14 应用明胶海绵“三明治”法在硬脊膜缝合后预防脑脊液漏的作用
- 15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 16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血管内皮细胞体外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17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单侧枢椎棘突椎板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 18 突出腰椎间盘组织再吸收现象的机制研究
- 19 颈胸联合前路手术治疗C7T1椎体巨大肿瘤一例报告
- 20 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疾病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实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