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天津医院承办。本刊创刊至今已有30年,始终是我国骨科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期刊。30年来,我们始终以学术质量为根本,以促进骨科事业发展为己任,以造福人民为最终目标。目前,我刊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学术地位等持续领先。作为骨科学术交流平台,我们欢迎各种类型的稿件,请关注我们、信赖我们、支持我们、与我们一同进步。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骨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352
- 国内刊号:12-111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剑桥科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四肢骨不连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杨荣;陈雁西
关键词:
摘要:虽然四肢骨不连在骨折愈合早期会出现骨折端反复肿痛,在放射学上表现为骨折端膨大、硬化或者萎缩、分离、骨折线清晰等,但对于诊断骨不连,骨科医生既需要考虑骨折愈合时间又需要根据骨性愈合标准明确判断.骨不连没有统一的定义,国际上较为认可的是指骨折至少已过9个月,且已经连续3个月无任何愈合迹象.由于临床上对骨不连早期诊断和治疗缺乏研究,且骨不连患者常需要手术治疗,所以临床上对骨不连的诊断较为谨慎,而明确骨不连诊断后再治疗则预后较差.骨不连分为6种类型,其中营养不良型骨不连较难在早期通过X线检查明确诊断,因为该类型骨不连骨折端骨痂形成较少,骨折断端因缺血而造成骨质吸收变薄,如无应力刺激,将始终保持骨痂形成较少的状态;如有应力存在,但局部存在剪切、旋转等不利应力,则演变为肥大型骨不连.四肢骨不连早期诊断的客观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普通X线、双能X线、螺旋CT、定量CT、CT数字化处理、超声、核素骨显像、MRI、实验室检测等,尤其是超声检查、CT数字化处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病例,由于骨折端被内固定遮挡,通常需要借助CT、MRI等的原始数据进一步数字化处理后来精确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各种检测手段在早期诊断骨不连方面各有利弊,尤其对于骨不连疑难病例,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利用各种检测的优势及多元化成像技术才能获得精确、有效的骨不连诊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