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天津医院承办。本刊创刊至今已有30年,始终是我国骨科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期刊。30年来,我们始终以学术质量为根本,以促进骨科事业发展为己任,以造福人民为最终目标。目前,我刊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学术地位等持续领先。作为骨科学术交流平台,我们欢迎各种类型的稿件,请关注我们、信赖我们、支持我们、与我们一同进步。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骨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骨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352
- 国内刊号:12-111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剑桥科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关节镜下经后关节囊切开减压治疗冈盂切迹囊肿引起的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刘炜洁;蔡琰;戚超;于腾波;陈伯华;赵夏;汪健
关键词:肩, 关节镜检查, 囊肿, 神经卡压综合征
摘要: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经后关节囊切开入路冈盂切迹囊肿减压及肩胛上神经松解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肩胛冈盂切迹囊肿引起的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9~56岁,平均(41.5±5.3)岁.左侧3例,右侧8例.所有病例均经肩关节MR检查及肌电图检查确诊.MRI示冈盂切迹处囊肿,直径0.5~2.6 cm,平均(1.5±0.7)cm;其中3例合并上盂唇前后部(superior labrum anterior and posterior,SLAP)损伤,均为Snyder分型Ⅱ型.于肩关节镜监视下,将后上方关节囊沿盂唇外缘分离,显露囊肿外壁并切开,扩大囊肿外壁裂口,使囊液向关节内形成引流,小心分离肩胛上神经血管束,松解肩胛上神经.合并SLAP损伤者以可吸收锚钉缝合固定后上盂唇.术后口服营养神经药物3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美国肩与肘医师协会(American Shoulder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 术中囊肿切开后可见淡黄色液体流出,探查囊肿内壁与肩胛上神经、邻近血管,证实囊肿压迫是引起肩胛上神经卡压的原因.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7~15个月,平均10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分别为(46.5±3.7)分和(93.8±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9,P=0.000);术前ASES评分良5例、可4例、差2例,术后全部为优.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47.3±4.2)分和(94.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6,P=0.000);术前良6例、可5例,术后全部为优.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臂丛牵拉或灌洗液外渗造成颈胸背筋膜腔水肿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关节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出现.术后6个月时肌电图未提示神经损伤,MRI未见囊肿复发.患者均重返伤前工作岗位,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肩关节镜下经后关节囊切开入路行囊肿减压,同时松解肩胛上神经可以有效治疗冈盂切迹囊肿引起的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术后短期无复发.
友情链接